企業“軟實力”-跨文化管理 | 法國ISTEC DBA
2019年11月30-12月1日,法國ISTEC高等商學院DBA福建班第一次外教課程《跨文化管理》在廈門市圖書館二樓培訓教室二歡樂開課。本次外教是ISTEC本部博導Marc Bidan ,翻譯老師方文弘。跨文化管理又稱為"交叉文化管理(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全球化經營中,對子公司所在國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條件下克服任何異質文化的沖突,并據以創造出企業獨特的文化,從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過程。
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在管理過程中尋找超越文化沖突的企業目標,以維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共同的行為準則,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業的潛力與價值。全球化經營企業只有進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業的經營得以順利運轉,競爭力得以增強,市場占有率得以擴大。
所謂跨文化管理包括跨越國界和跨越民族界限的文化管理。消除文化的差異是跨文化管理著力解決的核心問題。文化差異可能來自于溝通與語言的理解不同、宗教信仰與風俗習慣迥異、剛性的企業文化隔閡等諸多因素。
Bidan在課堂分享中重點溝通到跨文化管理需要對以下問題進行有效管理:1.如何清晰本企業的文化價值倡導?2.如何避免文化的本位主義?3.如何確定本企業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文化同化、文化折衷、文化融合)4.如何進行人才的本土化培養?針對以上部分問題,博士生們頭腦風暴,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異常熱鬧,百花齊放,學術氛圍濃重。
課堂期間在針對《夸文化管理》有效手段中,提及以下幾點:
跨文化培訓
對子公司的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進行跨文化培訓是解決文化差異,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跨文化培訓的主要方法就是對全體員工,尤其是非本地員工,進行文化敏感性訓練。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集中在一起進行專門的培訓,打破他們心中的文化障礙和角色束縛,增強他們對不同文化環境的反應和適應能力。
文化教育
請專家以授課方式介紹東道國文化的內涵與特征,指導員工閱讀有關東道國文化的書籍和資料,為他們在新的文化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提供思想準備。
環境模擬
通過各種手段從不同側面模擬東道國的文化環境。將在不同文化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可能遇到的情況和困難展現在員工面前,讓員工學會處理這些情況和困難的方法,并有意識地按東道國文化的特點思考和行動,提高員工自己的適應能力。
跨文化研究
通過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形式,組織員工探討東道國文化的精髓及其對管理人員的思維過程、管理風格和決策方式的影響。這種培訓方式可以促使員工積極探討東道國文化,提高他們診斷和處理不同文化交融中疑難問題的能力。
語言培訓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語言交流與溝通是提高對不同文化適應能力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語言培訓不僅可使員工掌握語言知識,還能使他們熟悉東道國文化中特有的表達和交流方式,如手勢、符號、禮節和習俗等,組織各種社交活動,讓員工與來自東道國的人員有更多接觸和交流的機會。
總之,全球化經營企業在進行跨文化管理時,應在充分了解本企業文化和國外文化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使不同的文化得以最佳結合,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法國Bidan教授,對學員們贊不絕口,學員們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很有想法,互相交流分享。強大精煉的翻譯方老師,總是第一時間準確將Bidan的話語精煉流利傳達給學生們。12月14-15日《財務報告與管理》見。